原標題:【美文】秋實之約
劉傳俊
萬里藍天明凈高爽,白云朵朵淺淡悠閑。從天空飄逸的白云間,我讀懂了秋的神韻。
五谷豐登的香氣撲鼻而至。俯瞰神州大地,積攢了無數(shù)經(jīng)驗的農(nóng)夫,站在田埂上感受用汗水鍍亮的秋光,望著一眼看不到邊的累累果實,無不感慨。
付出無數(shù)心血的農(nóng)夫,一遍遍審視著豐收在望的碩果,籌劃著心中的“大事”,笑得合不攏嘴。十幾歲的我們,單純得如頭頂那片藍天。我們除了在田間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農(nóng)活之外,就是覬覦田野里的果實了。趁大人干活時,我們就躲在地頭燒毛豆、烤紅薯、烤玉米。
黃多綠少、疏密有致、情趣盎然的田野,一時成為我們的樂園。這個樂園的四周無院墻遮攔,只有等待收獲的莊稼。
黃豆地里,豆莢垂掛在豆秧上如風鈴搖曳,蟈蟈憋足勁兒叫著,仿佛永不停歇。由于播種時間不同,黃豆成熟的時間也不同。有的黃豆收割過了,有的黃豆正等待收割。收割過的黃豆地里,有很多豆葉。豆葉是母親和嬸子們攤煎餅時用的柴火。豆葉當柴火用時,火勢不軟不硬,有助于鐵鍋里的雜面糊糊均勻受熱,使出鍋的煎餅軟硬適度、老少皆宜。
那時候,我們最喜歡燒毛豆吃。連根拔出黃綠色的豆秧,將豆秧上部斜著對接起來做成豆架,豆架上下放一些干豆葉,點燃一根火柴,整個豆架就陸續(xù)燃燒起來,發(fā)出噼噼啪啪的聲音。豆架上煙氣繚繞,豆架旁的我們笑個不停。
毛豆差不多該燒熟了,脫掉毛豆的外衣,吹走灰塵,黃中帶青的毛豆胖乎乎就亮相了。我們不怕毛豆燙手,捏一顆就往嘴里放,無論是干脆的還是綿軟的毛豆,都有意想不到的滋味,那種天然的香氣令人回味無窮。
烤紅薯時,先挖一個長方形的地溝,地溝一端微微上翹,便于填柴火。上面橫放一些濕樹枝,把紅薯架在樹枝上,細長的紅薯更好烤熟。地溝尾部壘一個稍高一點的“煙囪”,以便通風抽煙。
要點火了,干豆葉只能當引柴,稍硬實的玉米秸稈是主要柴火。我們把柴火填進地溝,煙熏火燎。當樹枝被燒斷之后,紅薯自行掉進地溝,正好在熱灰里燜一燜、焐一焐。吃紅薯時,雖然有的紅薯還是夾生的,但是并不影響我們大快朵頤。
“玉米無血,經(jīng)火就熱。”這是我們烤玉米時的一句戲言。從地頭砍下一根樹枝,把一端削尖,插在玉米后面,舉在火堆上轉(zhuǎn)著圈烤。盡管有的烤焦了,有的半生不熟,但是大家并不嫌棄,反而啃得津津有味。吃完烤玉米,相互對視,發(fā)現(xiàn)嘴巴周圍都是一道道黑印,如同小花貓長出的黑胡須,不禁莞爾一笑。
“湖光秋月兩相和,潭面無風鏡未磨。遙望洞庭山水翠,白銀盤里一青螺。”秋天,是豐收的季節(jié),也是文人墨客詠詩誦詞的季節(jié)。有“采菊東籬下”的閑適,有登黃鶴樓的愜意,更有無垠田間忙碌的充實。
金秋時節(jié),摘棉花的,割稻子的,打谷子的,刨紅薯的,砍高粱稈的,掰玉米的,忙碌的身影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。潔白的羊兒恬靜地吃草,健壯的牛兒拉車奔忙,哞哞的叫聲不時傳來,偶有燒毛豆的煙氣從曠野升起,一幅多么美好和諧的田園牧歌圖啊!
谷子登場,核桃滿瓤。我的秋天夢猶如一首古詩:“中庭地白樹棲鴉,冷露無聲濕桂花。今夜月明人盡望,不知秋思落誰家。”
?。ㄕ浴夺t(yī)藥衛(wèi)生報》2024年9月26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