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 浩
沙山連著沙山,在浩瀚無垠的沙海面前,人類顯得如此渺小。穿梭在沙漠中的王謙己,帶領讀者一起進入時空的記憶。在王以剛的長篇小說《騰格里的記憶》里,這些勵志故事的書寫,是藝術真實和現(xiàn)實真實的有機結合,作者從人物塑造到歷史的介入,向讀者生動展示了一種觀念變化與時代變遷。應該說,作者滿懷摯愛與悲憫,寫出了那塊土地上厚重、淳樸、本真的人文情懷。
《騰格里的記憶》是作者以個人成長經歷為切入口和視角,為家鄉(xiāng)譜寫的一曲奮進之歌。全書23章,從“尋嘴”開始,小名狗蛋的王謙己餓著肚子進城讀書,敘事情節(jié)清晰地呈現(xiàn)出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,狗蛋一家從貧困到富裕、從“干沙灘”到“金沙灘”的轉變過程。一家人幾十年的奮斗,是沙城縣脫貧致富的時代縮影,展現(xiàn)了普通百姓開拓進取、拼搏實干的精神本色,作者平實雋永的文風,蘊含著激情與哲思。初次閱讀時,驚嘆于作者寫出騰格里地區(qū)的“土感”和“顆粒感”,以及濃郁的歷史厚重感。書中對人物的形象描寫、動作描寫、習慣描寫,給讀者留下很多想象空間。特別是人物設置上,顯得靈活生動,狗蛋的外公、外婆作為老一輩的傳統(tǒng)鄉(xiāng)民形象,與狗蛋父親這類年輕一代的鄉(xiāng)民形象大不相同。狗蛋父親敢想敢干,狠下功夫學手藝,一次次刷新傳統(tǒng)鄉(xiāng)民的認知。后來他承包食堂開酒樓,凸顯出新一代鄉(xiāng)民走出大山、敢闖敢拼的勁頭。
《騰格里的記憶》是時代背景下的個體記憶,書中通過用情用心的描寫,喚醒集體記憶,達到時空共情目的。狗蛋的父親母親,一直都是勤懇角色的代表,狗蛋母親獨自撐起一片莊稼地,她默默奉獻,淳樸善良,讓人佩服不已。特別是書中對于種樹引水、防風治沙工程的描述,牽動著每一個讀者的心。
作者把鄉(xiāng)情民調完全融入文本,與情節(jié)共進,與主人公一起脈動,以此提煉升華文本的文化價值,在時空線性結構中,呈現(xiàn)出豐富的文化意義和獨特的審美張力。
作者王以剛,是土生土長的涼州人,他的家鄉(xiāng)就在騰格里沙漠的邊緣。這是他的故事,也是千千萬萬普通人的故事。小說質樸的語言中蘊含的堅定力量,既撫慰人心,又流露出生活化的美學氣質,能讓作品走進讀者的精神世界。
?。ā厄v格里的記憶》,王以剛著,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)
- 2024-03-06《敦煌的故事》開辟寓言新講法
- 2024-03-06讀者出版集團入選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啟示
- 2024-03-05文化中國的甘肅氣象
- 2024-03-04東西問|張元林:敦煌壁畫中為何有天鵝和鳳鳥拉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