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體書店突圍亟須找準讀者需求
近日,在北京、上海、成都等城市,為克服實體書店面臨的困難,部分實體書店進駐外賣平臺,外賣小哥的配送箱里,除了飯菜、生鮮、藥品,還增加了“精神食糧”。(3月30日《工人日報》)
應當說,這次疫情暴露出絕大多數(shù)實體書店經(jīng)營單一、服務窄化的問題,也倒逼實體書店迎戰(zhàn)困境的勇氣和方法,如閱讀打卡、直播帶貨、線上課程、好書福袋、同城配送、儲值返贈、“云”逛書店等。
據(jù)媒體估算,從2月底起,大多數(shù)實體書店開始復工,但營業(yè)額普遍只恢復了10%。面對實體書店的窘境,不少地方紛紛出臺了扶持政策,如減免租金、增加補貼等,但這只是雪中送炭,要想徹底擺脫目前的困境,實體書店還得靠自身的實力和生存智慧、經(jīng)營智慧。筆者上周日傍晚在北京朝陽大悅城兩家書店發(fā)現(xiàn),一家書店半個小時內(nèi)無一人買書結(jié)賬,另一家書店內(nèi)也只有稀稀拉拉的幾個讀者。店員表示,目前的圖書銷售還不及疫情前的1/10。一家書店在結(jié)賬處有一張促銷海報:滿100元減50元,營業(yè)員稱這個活動已開展了1個月,但沒有太大反響。
事實上,實體書店不管采用何種營銷手段,都是為了在第一時間讓讀者讀到自己需要的好書、有用的書。點書外賣、現(xiàn)場直播、折扣返點、跨界經(jīng)營等,都只是實體書店出于生存目的而采取的特殊手段。實體書店的主要目標是要在書店里留住目標讀者,讓他們把書店當作自己的精神寄托。因此,線上發(fā)力很可貴,線下奮力更急迫。書店可以通過建立各類讀者微信群鎖定目標讀者,同時,隨著疫情形勢的不斷好轉(zhuǎn),有的放矢地將好書、特色書的展銷下沉社區(qū),拉動社區(qū)銷售。還可以嘗試在店內(nèi)開展定制服務,為特定的讀者提供定制購書服務;優(yōu)化讀者購書體驗,設立圖書導購師職位,為讀者精準購書服務。
危機蘊含轉(zhuǎn)機。筆者以為,后疫情時代,實體書店與其不停地打悲情牌,不如放下身段,借助政府的扶持和政策利好,徹底摒棄以往單一、粗放、線性的經(jīng)營模式和運作,把讀者至上最大化,全方位滿足讀者多方面閱讀需求。只有找準讀者需求,適銷對路、精準營銷,讀者才會把實體書店當作自己的精神港灣,助力實體書店走出困境。
來源: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
- 2020-04-07從被誤讀的林徽因再出發(fā)
- 2020-04-07我永遠都是快樂的牛虻——紀念作家伏尼契逝世60周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