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【書評】敦煌繪畫 光彩重輝
金秋莫高窟 資料圖
榮新江
浙江古籍出版社最近推出《藏經(jīng)洞敦煌藝術精品(大英博物館)》八開彩色高清圖錄,由敦煌研究院編纂,趙聲良主編,樊錦詩作序。書前有趙聲良撰寫的題為《英藏敦煌畫藝術》的總論,隨后是高清彩圖103幅,每幅總圖外,有細部圖。書后還有武瓊芳、趙聲良、劉剛撰寫的《圖版說明》。
趙聲良《英藏敦煌畫藝術》一文為我們閱讀全書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。他在簡要介紹藏經(jīng)洞的發(fā)現(xiàn)和繪畫品流失的情況后,回顧了前人對敦煌畫的調查與研究,特別強調了1937年出版的松本榮一《敦煌畫研究》的成績,即利用斯坦因、伯希和的照片及所獲絹紙繪畫,對各種類型敦煌畫的佛典依據(jù)、表現(xiàn)形式、圖像源流作了奠基性的研究;說明了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,駐守敦煌的研究者在諸多壁畫內(nèi)容的考釋和時代風格的鑒定上所作的貢獻,是絹紙繪畫研究的重要參考;最后介紹了日本講談社1982年出版的羅德瑞克·韋陀編《西域美術——大英博物館藏斯坦因收集品》和1994年—1995年出版的秋山光和與雅克·吉耶斯編《西域美術——吉美博物館藏伯希和收集品》兩種大型絹紙繪畫圖錄的特色和研究進步之處,以及趙豐主編《敦煌絲綢藝術全集》的絲織品研究對認識相關敦煌繪畫作品的價值。文章主體則是對各類敦煌畫的內(nèi)容與藝術的詳細闡述,在說明這些繪畫作品的用途之后,根據(jù)書中圖版的排序,依次對說法圖、經(jīng)變畫、佛像、佛傳、菩薩像、天王、力士、高僧、曼荼羅及其他,都作了解說,有些類型還特意選取具體畫幅加以詳細分析。
正是因為趙聲良也是常年駐守敦煌的研究者,所以利用敦煌壁畫的研究成果,在風格、年代,甚至內(nèi)容的比定方面,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,也根據(jù)壁畫圖像的分布,把一些分散的絹紙繪畫放到一起考察,甚至指出一些不同的部分原本是一幅圖。這些都是擁有大量壁畫研究資源的作者對絹紙繪畫細心考察的結果。趙聲良也是一位書法家,所以他從書法的角度指出,著名的咸通九年(868年)刻本《金剛經(jīng)》的引首版畫中的題字與后面的經(jīng)文不是同一個筆跡,因此版畫的年代要晚于唐代。這是十分重要的結論,是印刷史學者從來沒有考慮過的問題。我也曾目睹過原件,贊同他關于圖文并非同紙、水平高低不同的認識。最后,趙聲良也特別提示絹紙繪畫作為壁畫研究的補充,有些題材如熾盛光佛圖、地藏菩薩與十王經(jīng)變這些圖像,較敦煌壁畫中出現(xiàn)的比例要高。
翻閱本書,我有幾點很深的感觸。
這批藏經(jīng)洞發(fā)現(xiàn)的絹紙繪畫,有些是尊像圖,比如佛、菩薩、天王、力士、高僧,還有唐朝流行的經(jīng)變畫、佛傳故事,紙本則有曼荼羅壇場圖,以及佛經(jīng)插圖。大多數(shù)的圖像都可以在敦煌壁畫中找到,但這些圖像被繪制在一個單幅的畫面里,或者畫幡上,有些在佛經(jīng)寫本中與文字相結合,可知其功能還是有不少方面與靜止的壁畫不同。這些絹紙繪畫是可以移動的,正如趙聲良在總論中提示的那樣,畫幅的用途有的是張掛在寺院內(nèi)或佛事活動場地,畫幡可能是支撐起來懸掛在佛壇的兩側或寺院等特定場所。我們?nèi)绻麖亩鼗臀墨I反映的佛事活動來看,這些畫幅或畫幡除了掛在寺院或洞窟內(nèi)外,還可能作為“行像”活動的畫幡,繞城行走,展示給路兩邊的民眾。書中四大天王,顏色和尺寸大致相同,很可能是同一組圖像,在當時可能是同時使用。敦煌文獻提到在一些節(jié)慶日子里,于沙州城墻上進行佛事活動,這些天王像很可能分別懸掛在城墻的四角,就像敦煌莫高窟第98窟主室四角的天王像一樣。因此,這批藏經(jīng)洞絹紙繪畫的功能用法,還有不少問題值得結合敦煌文獻加以解讀。
藏經(jīng)洞的絹紙繪畫,因為常年在洞窟中封存,其顏色基本沒有改變。我們今天在洞窟壁畫上看到的許多種顏色,都因為常年的風化,顏色或則淡化,或則變色,比如朱紅許多變成了褐色,如果不是帶有一個無形的“辨色眼鏡”的話,在有些洞窟中無法辨識原有的顏色,甚至會造成對繪畫的誤讀。因此,使用藏經(jīng)洞圖像來確定敦煌壁畫的正確顏色觀,是閱讀壁畫之前最好先上的“一門課”。藏經(jīng)洞保存的絹紙繪畫,是敦煌藝術的真實再現(xiàn),值得特別關注。本書的高清彩色圖片,把這些原本的顏色呈現(xiàn)出來,真的是賞心悅目。
本書在每一幅圖像的全圖之外,增加了一些細部圖像,讓讀者近距離觀察到許多畫像的精微之處。過去發(fā)表的敦煌絹畫或壁畫圖像,大多是一幅幅全圖,這些圖像印在十六開的圖書上,細部無法辨識。目前敦煌研究院的“數(shù)字敦煌”也陸續(xù)發(fā)布了許多壁畫的細部圖像,對學者的研究有極大的幫助。由于藏經(jīng)洞的許多畫作繪制在絹上,筆畫更加細膩,所以在觀察畫家的筆法方面,更加準確。同時,研究不同主題的學者可以仔細觀察圖像中的服飾、器物、山水、建筑等,這都是難得的資料。我對其中佛傳圖反映的唐代社會的各種場景十分感興趣,因為可以利用這些畫面“活化”長安人的日常生活,本書的超細圖像極富參考價值。
本書應當是國內(nèi)第一次獲得大英博物館藏敦煌畫精品的正式版權,并得以高清彩印出版,其印刷質量絲毫不亞于日本講談社的《西域美術》系列,一些細部圖可以說更勝一籌。這種利用高科技手段,以高清圖像的方式把海外所藏敦煌藝術品重現(xiàn)出來,既便于國內(nèi)學者對照敦煌壁畫加以研讀,也是實現(xiàn)敦煌文化藝術資源在世界范圍內(nèi)共享的極佳做法。為此,我們應當對浙江古籍出版社斥資出版這部大型彩色圖錄表示敬意,同時也希望他們再接再厲,把法藏、俄藏和其他敦煌藝術品陸續(xù)出版。
《藏經(jīng)洞敦煌藝術精品(大英博物館)》,趙聲良主編,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
- 2024-09-12淺談定西市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與傳承
- 2024-09-10【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】推動文旅產(chǎn)業(yè)高質量發(fā)展
- 2024-09-10【蘭山論語】用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
- 2024-09-06【重推】一窟一世界 一眼越千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