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(biāo)題:黃河岸邊觀鳥記
池鷺(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)
普通翠鳥
縱紋腹小鸮
叢培昊
比起南方很多城市的“桑拿之夏”和北方許多城市的“燒烤之夏”,金城蘭州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干爽夏日總讓人感到愜意。而在漫漫長夏,沒有什么方式比觀鳥更能讓人接近和融入自然了。
靈動的翠鳥
如果說生命是自然之子,那么鳥類就是生命之靈。對自然精靈的觀察,會令人身心愉快。一個初夏的早晨,我和友人沿著黃河邊走走看看。突然,一個藍點從我們眼前快速直線飛過。它沿著河畔低掠而過,和煦的晨光讓它的背部和翅膀泛出絢麗藍色光澤,令人心動。
“快看!”友人激動地喊道:“是不是翠鳥?蘭州居然有‘小翠’!”
“小翠”是鳥友對普通翠鳥的愛稱,因為它是我國11種翠鳥中體型第二小的。“是啊,這是普通翠鳥,是蘭州本地物種。”
翠鳥是佛法僧目翠鳥科鳥類的統(tǒng)稱,主要是濱水生活的中小型食魚鳥類,有時也吃一些其他小動物。它們捕魚前先在空中或高處偵察,鎖定目標(biāo)后高速俯沖入水,一發(fā)命中,又快如閃電地飛出水來,因此,沒有經(jīng)驗的拍鳥者很難捕捉到好的翠鳥捕食瞬間。英國人正是被翠鳥小小身軀中蘊藏的高超捕魚技巧所折服,將它命名為“Kingfisher”。捉到鮮活的食物(主要是小魚)后,不管是哪種翠鳥,都喜歡叼著獵物在停棲的樹枝或石頭上多次敲打,使獵物停止掙扎,防止在吞咽時傷及自身的口腔和食道。
翠鳥的足型十分特殊。翠鳥,準(zhǔn)確地說是翠鳥所屬的佛法僧目,具有鳥類中非常特殊的并趾型,即向前的三趾基部并合,向后的一趾獨立。并趾提高了趾的強韌性,可以更有效地挖掘打洞。一米左右深的洞巢里,體重不到50克的雌性翠鳥每次繁殖能產(chǎn)下多枚卵(如普通翠鳥雌鳥一巢可產(chǎn)5至7枚卵),雌雄交替孵化,孵化周期與家雞相仿(19-21日)。
提及翠鳥之名,人們?nèi)菀紫氘?dāng)然地以為它們都是綠色或藍綠色的,其實并不盡然。僅以我國分布的11種翠鳥為例,其中兩種魚狗(冠魚狗和斑魚狗)是黑白斑駁的,而赤翡翠則以紅色調(diào)為主。即便是以藍色調(diào)為主的幾種翠鳥,也不是通體藍色,而往往是上體藍色(尤以背部最為鮮艷),下體橙棕色或紅棕色。
普通翠鳥與同一屬下的藍耳翠鳥和斑頭大翠鳥羽色十分接近,但有一個明顯的區(qū)分特征:普通翠鳥眼睛后方的一小塊羽毛(耳覆羽區(qū))呈現(xiàn)棕紅色,而其他兩種無此特征。至于普通翠鳥雌雄之間的差別,可以說整體上同型同色,較難區(qū)分。但是也有分辨的竅門:看“兩個色”,一是上體羽色,雄鳥上體光澤感更強,雌鳥上體光澤感較弱;二是下嘴顏色,雄鳥上下喙均呈黑色,雌鳥只有上喙呈黑色,下喙為橙紅色。
普通翠鳥作為最常見的翠鳥,在古北界(生物地理區(qū)之一,包括亞歐大陸主體和撒哈拉以北非洲的廣大區(qū)域)廣泛分布。我國的兩個亞種分布于多省。根據(jù)國際鳥盟估算,普通翠鳥的全球種群數(shù)量為70萬—140萬只。
雖然翠鳥并不稀奇,但它還是靠卓然的羽色和靈動的身姿驚艷了人類。古人的詩詞典籍中常常出現(xiàn)“翠鳥”和“翠羽”,盡管說的只是青色的鳥和青色的羽毛,并不能確鑿地對應(yīng)到佛法僧目的普通翠鳥這一種,但兩者之間顯然大有關(guān)聯(lián)。因為普通翠鳥分布廣,比較常見,又具備引人注目且能在一瞬間俘獲人心的能力,同時符合這3個特征的鳥并不多見。曹植在《洛神賦》中寫“或采明珠,或拾翠羽”,將青色的羽毛與寶石相提并論,這里多半就是翠鳥的羽。蘇東坡則是將西王母的瑤池描述為“畫樓隱隱,翠鳥翩翩”,翠鳥在這里儼然升格成了仙鳥。唐人楊巨源的詩中更是精準(zhǔn)地描述了翠鳥:“有意蓮葉間,瞥然下高樹。擘破得全魚,一點翠光去。”從站在枝頭伺機觀察,到閃電一擊捕獲獵物,將翠鳥捉魚的全過程描述得準(zhǔn)確生動。
“低調(diào)”的池鷺
我和友人繼續(xù)沿河西行。“看!那是啥?”池鷺,一只身披繁殖羽的池鷺,靜靜地站在河岸一棵柳樹的枝杈上。這種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水鳥引起了我們的注意。
說池鷺普通,因為它是我國記錄到的26種鷺科鳥類里分布較廣、較為常見的一種。除了東北北部和青藏高原之外,池鷺的分布遍及我國各省,在南方各地尤為常見。它在蘭州雖不是很多,卻也談不上稀罕。與分布一樣,池鷺的習(xí)性也很普通,同它的幾位“表兄”——白鷺(我國至少有6種純白或以白色調(diào)為主的鷺科鳥類,所以準(zhǔn)確地說,人們一般所說的“白鷺”不是一個種,而是一個白色系鷺類集合)和蒼鷺相似,都是伺機而動的“機會主義”獵手,在水邊一站就是半天,等待哪只小魚、小蝦、小蟲或是小蛤蟆的出現(xiàn)。
說池鷺不普通,是因為它的羽色搭配在鷺類中絕無僅有。在繁殖季節(jié),池鷺用復(fù)雜而強烈的色彩“裝扮”自己:棕紅色的頭頸,絳紫色的胸,白色的腹、尾和翅,再加上藍黑色的肩背蓑羽(背部依然是白色,上面覆蓋著蓑羽),呈現(xiàn)出一種因色差對比明顯而頗具沖擊力的美,初見池鷺繁殖羽的人都會對此有深刻的印象。然而繁殖季一過,池鷺就會通過換羽穿上樸素的冬裝,除了頭頸部的褐色條紋“裝飾”和棕色的背部外,幾乎毫無亮點。
池鷺的低調(diào),幾乎到了沒有什么存在感的程度。很多觀鳥愛好者談起池鷺,似乎除了它的羽色之外就沒有什么更多的話題了。作為科學(xué)研究的對象,池鷺的“表兄”白鷺和蒼鷺就非常出彩。在文學(xué)上,詩詞歌賦中對“白鷺”的著墨毫不吝惜,從“一行白鷺上青天”到“西塞山前白鷺飛”,再從“白鷺真可人”到“白鷺下秋水”,不僅讓人浮想聯(lián)翩,更把池鷺遠遠甩在了身后。這種低調(diào),估計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池鷺的行為特點。與大白鷺和蒼鷺等許多種鷺鳥愛集百十只的大群不同,池鷺更喜歡單獨活動,即便集群也多為三五只的小群,有時還混雜在其他鷺鳥之中,毫不起眼。這令人們在生產(chǎn)生活中很難注意到它。
另外,近十幾年,池鷺的兩種同屬的近親——爪哇池鷺和印度池鷺,先后在我國多地被記錄到,這樣池鷺屬在中國就有3個鳥種的分布記錄了。當(dāng)然,人們?nèi)粘4蟾拍芤姷降闹挥凶钇胀ǖ某佞槨?/p>
看似低調(diào)普通、享受孤獨,卻又會綻放式地循環(huán)展示不平凡的一面。這就是池鷺。
最常見的小型貓頭鷹
正午時分,我們來到了觀鳥路線的終點——蘭州銀灘濕地公園。夏日的陽光從層層的枝葉間透射下來,地上印滿銅錢般大小的光斑。我下意識地順光看去,在一棵并不太高、冠層略有些禿的樹上,穩(wěn)穩(wěn)當(dāng)當(dāng)?shù)貤恢豢v紋腹小鸮。萬萬沒想到在這里會撞見一只猛禽。
縱紋腹小鸮并非罕見鳥,但在熱鬧的市區(qū)看到它并不容易。像這樣在公園里坐著看小鸮,于我還是平生首次。很多人都以為貓頭鷹白天不會活動,這是一個誤解。雖然多數(shù)貓頭鷹的確是夜行性鳥類,但它們白天同樣具備不俗的視力,仍然可以保持強大的戰(zhàn)斗力,只是不如晚上那般占優(yōu)勢罷了。還有少數(shù)貓頭鷹是晝行性或晝夜均活躍的,縱紋腹小鸮就是其中的代表。雖然在白天活動,縱紋腹小鸮主要還是在光線較暗的晨昏活動,在正午并不活躍,因為強光條件對它的視力終究是不利的。正午時分,它一般選擇在高處停棲,靜靜地等待光線變?nèi)?,伺機捕獵。小鸮主要捕食鼠類和昆蟲。
眼前這個20厘米左右高的“小萌物”背對著我,一動不動,我想很多路人都不會發(fā)現(xiàn)它。從我的角度仰望,它呈現(xiàn)了一個近似橢球形的外廓,小小的、茸茸的。是的,縱紋腹小鸮的體型很小,但它還不是最小的貓頭鷹,僅在我國就有領(lǐng)鵂鹠和幾種角鸮比它還要袖珍。體型雖小,但縱紋腹小鸮無疑是非常成功的物種——它是世界上200多種貓頭鷹中分布最廣的之一,也是我國32種貓頭鷹中分布最廣的之一。長江以北的廣袤區(qū)域和部分西南地區(qū),幾乎都能發(fā)現(xiàn)它的身影。
我近距離地看著這小小的、聰慧的鳥兒。它的上體是棕黃色的,散布著許多白點,頭上的白點比身上的更加細(xì)密。貓頭鷹脖子的轉(zhuǎn)動極限大約是270度,能水平轉(zhuǎn),也能上下轉(zhuǎn),這個“超能力”讓眼前的小家伙能更靈活機敏地打量我。它的眼周有一圈兒顯眼的白色,于喙的上方幾乎相連,變成兩道白色的眉毛,平添了幾分威武。
我慢慢繞到小家伙的正面,它一直轉(zhuǎn)著頭盯著我,卻沒有飛走。這下子,它的腹部就完全暴露在了我的眼前。和同屬的“堂弟”橫斑腹小鸮選擇了橫紋不同,縱紋腹小鸮灰白色的腹部上綴滿了棕褐色的縱紋。這是一只縱紋腹小鸮青海亞種,這么個小不點兒,居然是我國5個縱紋腹小鸮亞種中體型最大的。
能以一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作為今天觀鳥的收尾,也是很幸運的。
- 2024-08-01蘭州黃河上的水鳥
- 2024-07-31【小隴畫報·283期】民樂:夏日扁都口 風(fēng)景別樣美
- 2024-07-30大美金城 一橋一景
- 2024-07-30詩情畫意的蘭州“三江口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