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白崖溝摩崖石刻
□裴應東
武山縣灘歌鎮(zhèn)南約10公里的白崖溝圈子闔有一處北宋摩崖石刻,千年來“養(yǎng)在深閨人未識”,2023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石刻距地面約3米,縱長225厘米,橫寬162厘米,楷書左行,共16行,首行9字,次行3字,尾行19字,其余皆20字,共計296字。該摩崖石刻記述了宋徽宗政和八年(1118年),皇帝下詔在京都重新修建宣德樓、集英殿,并由熙河路轉運、提刑、常平三司出資,轉運使張孝純等具體負責采伐木材的事跡。全文如下:
政和八年,歲在戊戌,有詔修建宣德樓、集英殿。八月下鞏州,計置巨材,自五丈至百,亦其數(shù)二千三百七十有奇,以轉運、提刑、常平司錢充其費。轉運使張孝純、防御使王子久、提舉木□葉蒙正實領使事。九月辛巳,合州縣官□董其役。吏益知勸,民不告勞,越十一月己巳畢工,凡一百有九日也。夫臣子享上之忠可謂美矣。
知州事董序道,判州事魏潤博,諸司屬官張菘、高荷、范直方、王南朋、劉燾,編攔將官庫規(guī)司錄事蒲慶余,曹官錢野、張侃,隴西令張希荀、丞梅亮,城寨官高公翰、王佖、馮康民、李嗣良、張公彥、馬鈞、周溫之、元燾、趙繼賢、安寔、辛叔杰、盧國華、呂公裕、張巖、王宗、許淳,監(jiān)木務賈傳、朱憲、李芾,屢集于青竹平之山。咸謂是役也,成功之敏前此未有,不可不書,于是潤博記之于崖,以傳不朽云。田慶、杜千刊字。
碑文所列36人,除劉燾外,只有四人存名。碑文中的張孝純系熙河路轉運使,其后于1123年任河東安撫使、太原知府。諸司屬官高荷,荊南人,自號還還先生,曾拜黃庭堅學習杜詩。晚年為童貫客,任蘭州通判,以涿州知州終。范直方,系北宋名相范仲淹曾孫,曾任刑部員外郎。由此可見,圈子闔石刻的珍貴。
據(jù)《武山縣志》記載:宋初武山境內木材,“春秋二時聯(lián)巨筏,自渭達河,歷砥柱以集于京。集歲之間,良材山積”。但由于其時亂砍濫伐又加戍邊軍官勾結走私,渭河沿岸的巨木告罄,所以此次修皇宮宣德樓、集英殿木材不得不到遠離渭河的灘歌鎮(zhèn)青竹平采伐。此次伐木于農歷九月初二開工,十二月二十一日完工,共109天,采伐五丈至十丈巨木2370余根。開工的這一天,正是宋徽宗在皇宮明堂舉行大饗禮的所謂良辰吉日。曾經的灘歌地區(qū)冬天非常寒冷,南河也已封凍,木料可以沿冰道順利運達渭河,待次年春天渭河解凍時再筏運到京城。
從本區(qū)采伐木材之事,自北宋立國開始,持續(xù)了近百年。渭河上游的地區(qū),一排排巨大樹木被砍伐之后,順著山林間一道道“溜槽”被滑到山腳,人運車拉,搬運到渭河岸邊。然后,這些來自渭河上游的西秦嶺北坡,甘肅境內武山、甘谷一帶的千年松柏,將從這里啟程,乘著波濤洶涌的渭河巨浪一路東進,途經關中,從陜西潼關附近進入滾滾東去的黃河,直抵正在建設中的北宋都城——開封。這些木材,后來成了龐大的開封府的屋梁。
最開始,采伐中心位于天水西北部的夕陽鎮(zhèn)(今麥積區(qū)新陽鎮(zhèn)),30年后進一步轉移到今武山縣東的洛門鎮(zhèn)。到了北宋后期致使本區(qū)森林消失,當時在鳳翔府任職的蘇軾曾寫詩形容這一帶“有山禿如赭,有水濁如泔”,這是對當時這一帶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真實寫照。沒有植被涵養(yǎng),水土大量流失,此前清澈的渭水也就成為滾滾濁流,渭水徑流量也大為減少,自宋代后史料對渭河航運的記載也屬鳳毛麟角。
從碑文“潤博記之于崖”看,碑文系鞏州通判魏潤博所作,文字樸實,文采稍遜。刊工為田慶、杜千。該碑文字體圓潤灑脫,體勢蒼勁挺拔,是“宋文化”內省、沉靜、精細、成熟的藝術折射。著名書法評論家馬國俊教授認為屬“蘇黃”一體,可謂一語中的。據(jù)清邢澍《長興縣志》,碑文所載熙河蘭會路屬官劉燾,字無言,浙江長興人,“善書法,筆勢遒勁”。宋哲宗元祐三年(1088年)中甲科進士,在館中修閣帖十卷,官至殿中侍御史致仕。黃庭堅曾云“無言箋題不類今人,江左復生羊欣矣”,羊欣系東晉著名書法家,善楷書,曾學書王獻之。黃庭堅以王獻之比蘇東坡,以羊欣比劉燾。由此推斷,碑文當系劉燾所書,刊刻時間也應在宣和元年(1119年)農歷三四月間冰雪融化的時節(jié)。
灘歌鎮(zhèn)白崖溝圈子闔石刻碑文的版式非常規(guī)范,風格與宋刻常見版式相類。錢大昕曾在《潛研堂金石文跋尾》中,對乾嘉時期樸學大師甘肅詩人邢澍感嘆說:“甘肅少宋刻。”由此足見圈子闔石刻的彌足珍貴,它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,而且具有極高的文物鑒賞價值,可以說代表了宋代書法和石刻的較高成就,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。
- 2024-01-05文成公主進藏風沙彌漫 一碗“清水”賺得千年美名
- 2024-01-24去世前一年畫200幅秦腔臉譜 他搶救下蘭州文化奇葩
- 2024-01-24這位漢代官員為何被問責五十大板?答案“牘”家揭曉
- 2024-01-24孔門“特優(yōu)生”名單眾說紛紜 其中究竟有幾位甘肅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