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這個甘肅人不尋常, 兩次下西洋,功績僅次于鄭和
位于臨潭縣上寨村的侯家寺
600年前,有個甘肅人真不尋常,兩次隨鄭和下西洋,五次出使絕域。他就是甘肅臨潭人侯顯,至今臨潭還有個侯家寺。
今天,我們就說說,侯顯的傳奇故事。
侯顯,明代洮州 (今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流順鄉(xiāng)寺底下村)人, 生于元末明初。有人研究認為,侯顯是洮岷藏族后氏家族的成員。洮岷后氏是洮岷地區(qū)的藏族大姓,元末時為岷州宣慰司土官同知,明初朱元璋將歸附的后氏家族授予岷州衛(wèi)指揮僉事,并賜姓“后”。后明成祖賜其“侯”姓。
那么,他是如何到北京的呢?原來,年輕時的侯顯,聽人說元大都繁華熱鬧,就想游歷增長見識。于是,他離開家鄉(xiāng),云游四方。洪武年間,燕王朱棣駐扎在北京(元大都),肩負著抗擊北元殘余勢力的重任。
誰知,到了北京后,侯顯身無分文,為了生存,不得不投軍,當(dāng)了一名馬伕。由于他文化水平比較高,且閱歷豐富,尤其能吃苦耐勞,逐漸脫穎而出,進入了朱棣的視野,他跟隨朱棣參加了靖難之役。
朱棣從一藩王成為皇帝,自然需要大把的親信人手。鄭和、侯顯,在這個大背景下,走上了屬于自己的舞臺。
永樂元年(1403年), 朱棣聽說烏斯藏的哈立麻大師法力無邊, 便打算派人到烏斯藏請他來南京一見。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。有個故事說,當(dāng)時,朱棣為了尋找合適的人,張貼榜文, 選拔使者。侯顯在街上看到榜文,覺得自己能夠勝任此事,就揭榜應(yīng)聘。負責(zé)選拔的官員,就把侯顯的情況匯報了上去。朱棣發(fā)現(xiàn),這簡直就是為侯顯量身設(shè)置的崗位。
侯顯懂藏漢兩種語言,出身甘肅大家族,還當(dāng)過和尚,有過萬里跋涉的經(jīng)歷。萬里赴絕域,非他莫屬,故而朱棣給他賜名侯顯。就這樣,侯顯開始他五使絕域的行程。
盡管困難重重, 侯顯最終還是完成了他的使命。侯顯率領(lǐng)護衛(wèi)屬官,歷經(jīng)三年,行程萬里,成功護送哈立麻抵達南京。朱棣對此非常重視,專門派駙馬都尉沐昕出城迎接大師及侯顯一行。
為表彰侯顯的功績,將他從司禮少監(jiān)提拔為太監(jiān)。這次出使后,侯顯的才能得到了展現(xiàn),也引起了永樂大帝重視。
此時,鄭和正在第一次出使西洋中。關(guān)于鄭和下西洋的緣由,公開的說法是,為了溝通同東南亞及印度阿拉伯一帶的交流。按照明政府的說法,是為彰顯大明朝的國威。其實,還有兩個目的,一個是為明軍北伐,籌備軍費,鄭和船隊攜帶著大量的茶葉瓷器絲綢等與西洋商人進行交易;其二,為了尋找建文帝蹤跡及殘余勢力。可以這樣說,當(dāng)時鄭和沿海上絲綢之路尋找建文帝,侯顯則沿著綠洲絲綢之路及唐蕃古道,尋找建文帝蹤跡。
朱棣派侯顯參與鄭和率領(lǐng)的第二次、第三次下西洋。永樂五年(1407年)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國后, 立即與王景弘、侯顯等率船隊第二次下西洋,到達文萊、泰國、柬埔寨、印度等地,至永樂七年(1409年)回國。永樂七年(1409年)鄭和回國后立刻又偕王景弘、侯顯、費信等第三次下西洋。
在這之后,侯顯多次出使印度、孟加拉、不丹、錫金、尼泊爾等地。《明史·侯顯傳》最后一句這樣寫道:顯有才辨,強力敢任,五使絕域,勞績與鄭和亞。由此可見,當(dāng)時朝廷對侯顯的評價非常高。
后來,侯顯思鄉(xiāng)心切,請求告老還鄉(xiāng)。朝廷恩準侯顯返鄉(xiāng),并建寺院一所,以示褒獎。
掌上蘭州·蘭州晨報記者 王文元
相關(guān)新聞
- 2021-05-13“南海Ⅰ號”考古學(xué)術(shù)講座在甘肅省博舉辦
- 2021-05-13甘肅文化丨臨洮哥舒碑,真的是李隆基御筆親書嗎?
- 2021-05-13甘肅省文聯(lián)新文藝組織新文藝群體聯(lián)盟成立
- 2021-05-13歷史眼丨十二巨人過臨洮 紫云山佛歸寺傳奇